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中国中学生给国际空间站发来信息,全球瞩目!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中学生给国际空间站发来信息,全球瞩目!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的意义?
2021年12月9日,“天宫课堂”第一课开讲。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生活场景,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、人体运动、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。
太空授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精彩的实验和现象,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,促使他们去观察这些现象,进而去思考、去探索,把科学思维的***种进心里。
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 15时40分,“天宫课堂”第一课正式开讲,时隔8年之后, 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。
“太空教师”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,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。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、物体运动、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,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。授课期间,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。
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,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,在广西南宁、四川汶川、香港、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,共约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。
主要意义:
1:增加人们对航空、天文的喜爱,推广与宣传“探索宇宙奥秘”.
2:能让民众更好更直观的了解航空、天文。
3:向国民展示中国的航天事业,让国民了解中国在航空领域达到的境界。
4.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航天工业的技术水平,标志着中国正式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!
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积极意义有:
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、自豪感、自信心和自尊心,振奋民族精神;
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,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;
③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;
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,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。
在太空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内部环境与地面有天壤之别,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地面难以模拟的长期失重环境。利用失重环境,开展太空科学研究,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,甚至出现质的飞跃。
比如,今天授课中,王亚平就展示了太空当中水的张力实验。水可以做成水膜,再加水成为厚水膜,花朵折纸放到水膜上,花朵慢慢展开,就得到了在太空中盛开的花。而接着往水膜中注水,就做出了地面上没有办法做出的水球。之后往水球内注入大气泡,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。这样的张力实验就非常奇妙,在地球上是没有办法完成的。
太空实验可不是在地球上想做就做,航天员不抓住在太空中的机会“秀”一把,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哦!
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开启于哪一年?
2013年6月20日,神舟十号航天员进行首次太空授课。
中国首个太空科普教育品牌“天宫课堂”即将正式推出,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将于近日面向全球进行直播。
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,也是重要的太空科普教育基地,蕴含着得天独厚的丰富教育***,对激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弘扬科学精神、热爱航天事业具有特殊优势。
2013年6月20日,航天员王亚平在聂海胜、张晓光协助下进行首次太空授课,全国6000余万中小学生观看授课直播,产生巨大社会反响,在一代人心中播下追逐航天梦想的***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中学生给国际空间站发来信息,全球瞩目!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中学生给国际空间站发来信息,全球瞩目!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