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八点国际通信网

国际空间站通话的背后:科学和技术的奇迹,国际空间站说话能听到吗
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国际空间站通话的背后:科学和技术的奇迹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际空间站通话的背后:科学和技术的奇迹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
  1. 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的意义?
  2. 跟航天员通话采用什么方式?

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的意义?

中国首次太空授课活动积极意义有:

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、自豪感、自信心和自尊心,振奋民族精神;

国际空间站通话的背后:科学和技术的奇迹,国际空间站说话能听到吗
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②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,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;

③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;

④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,激发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。

国际空间站通话的背后:科学和技术的奇迹,国际空间站说话能听到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在太空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内部环境与地面有天壤之别,最显著的特点是存在地面难以模拟的长期失重环境。利用失重环境,开展太空科学研究,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等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,甚至出现质的飞跃。

比如,今天授课中,王亚平就展示了太空当中水的张力实验。水可以做成水膜,再加水成为厚水膜,花朵折纸放到水膜上,花朵慢慢展开,就得到了在太空中盛开的花。而接着往水膜中注水,就做出了地面上没有办法做出的水球。之后往水球内注入大气泡,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像。这样的张力实验就非常奇妙,在地球上是没有办法完成的。

太空实验可不是在地球上想做就做,航天员不抓住在太空中的机会“秀”一把,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哦!

国际空间站通话的背后:科学和技术的奇迹,国际空间站说话能听到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021年12月9日,“天宫课堂”第一课开讲。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生动介绍展示了空间站生活场景,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、人体运动、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。

太空授课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精彩的实验和现象,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,促使他们去观察这些现象,进而去思考、去探索,把科学思维的***种进心里。

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 15时40分,“天宫课堂”第一课正式开讲,时隔8年之后, 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。

“太空教师”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,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。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、物体运动、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,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。授课期间,航天员通过视频通话形式与地面课堂师生进行了实时互动交流。

此次太空授课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直播,在中国科技馆设地面主课堂,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、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,共约1420名中小学生代表参加现场活动。

主要意义:

1:增加人们对航空、天文的喜爱,推广与宣传“探索宇宙奥秘”.

2:能让民众更好更直观的了解航空、天文。

3:向国民展示中国的航天事业,让国民了解中国在航空领域达到的境界。

4.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航天工业的技术水平,标志着中国正式由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的转变!

跟航天员通话***用什么方式

宇航员身处航天器内部时,里面是有氧气供应的,因此宇航员之间是可以直接说话的

当在太空舱外时,因为处于真空状态,宇航员都要穿上厚重的宇航服,因此是不能直接对话的,需要通过无线电来进行交流

当宇航员与地面进行通话和交流时也是通过无线电进行的

6月23日,央视揭秘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如何进行天地通话。每位航天员都配备了智能手机,可以正常打电话、进行***通讯数据传输速率与地面几乎一致,闲暇时他们可以与家人互相问好。这是中国载人空间站的首创。此外,他们可以通过智能设备里的应用软件,控制空间站内的灯光等。

航天员们还配备有骨传导蓝牙耳机,在与地面通讯时效率更高,他们还可以通过耳机听音乐进行放松。
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际空间站通话的背后:科学和技术的奇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国际空间站通话的背后:科学和技术的奇迹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83115484@qq.com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lwbdw.com/post/29069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